公司 Slamtec 地点 上海,中国 行业 机器人

挑战

Slamtec 成立于 2013 年,提供服务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导航解决方案。公司的优势在于其研发团队能够快速推出核心产品并持续迭代。在过去几年中,这家公司基于阿里云和 VMware vSphere 的原有基础设施,开始寻求构建自己的稳定可靠的容器云平台来托管其物联网应用。“我们对云平台的需求包括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多粒度监控告警能力;对容器和微服务的友好性;以及完善的 CI/CD 支持,”云计算事业部总监季奔牛说。

解决方案

季奔牛的团队选择 Kubernetes 进行编排。“CNCF 为 Kubernetes 带来了质量保证和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对于 Kubernetes 的广泛应用非常重要,”季奔牛说。因此,Slamtec 也决定采用其他 CNCF 项目:Prometheus 监控、Fluentd 日志记录、Harbor 注册表以及 Helm 包管理器。

影响

季奔牛报告称,借助新平台,Slamtec 经历了“18 个多月 100% 的稳定性!” 对于用户而言,现在服务零停机,升级无缝顺畅。“Kubernetes 与第三方服务网格集成(Istio,以及 Jaeger 和 Envoy)显著减少了微服务配置和维护工作量 50%,”他补充道。借助由 Prometheus 在 Fluentd 上提供的集中式指标监控和日志聚合,团队在故障排除和调试方面节省了 50% 的时间。Harbor 复制功能使生产/预演/测试环境能够跨越公有云和私有 Kubernetes 集群共享同一个容器注册表,从而节省了 30% 的 CI/CD 工作。此外,季奔牛表示:“Helm 凭借其丰富的共享图表加速了原型开发和环境搭建。”

Slamtec 成立于 2013 年,提供服务机器人自主定位和导航解决方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公司通过其研发团队快速推出核心产品并持续迭代的能力取得了成功。

为了保持这种开发速度,公司在过去几年开始寻求构建自己的稳定可靠容器云平台来托管其物联网应用。Slamtec 团队基于 阿里云VMware vSphere 的原有基础设施,已经采用了微服务架构和持续交付,旨在实现“细粒度按需扩展、故障隔离、易于开发、测试和部署,并促进高速迭代,”云计算事业部总监季奔牛说。因此,“我们对云平台的需求包括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多粒度监控告警能力;对容器和微服务的友好性;以及完善的 CI/CD 支持。”

在评估了现有技术后,季奔牛的团队选择了 Kubernetes 进行编排。“CNCF 为 Kubernetes 带来了质量保证和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对于 Kubernetes 的广泛应用非常重要,”季奔牛说。此外,“避免绑定到特定的基础设施技术或提供商可以帮助我们确保业务在跨区域环境中部署和迁移,并能够服务全球用户。”

因此,Slamtec 也决定采用其他 CNCF 项目。“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 PrometheusFluentd 的监控和日志系统,”季奔牛说。“Prometheus/Fluentd 与 Kubernetes 的集成很方便,具有多维度的数据监控和日志收集能力。”

公司使用 Harbor 作为容器镜像仓库。“Harbor 的复制功能帮助我们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上实现 CI/CD,”季奔牛说。“此外,多项目支持、认证和策略配置,以及与 Kubernetes 的集成也是非常出色的功能。” Helm 也被用作包管理器,团队正在评估 Istio 框架。“我们很高兴 Kubernetes 和这些框架能够无缝集成,”季奔牛补充道。

季奔牛报告称,借助新平台,Slamtec 经历了“18 个多月 100% 的稳定性!” 对于用户而言,现在服务零停机,升级无缝顺畅。“我们受益于 Kubernetes 对网络和存储的抽象,”季奔牛说。“对外部服务的依赖可以与服务解耦,并在集群中进行统一管理。”

他补充道,使用 Kubernetes 和 Istio “显著减少了微服务配置和维护工作量 50%”。借助由 Prometheus 在 Fluentd 上提供的集中式指标监控和日志聚合,团队在故障排除和调试方面节省了 50% 的时间。Harbor 复制功能使生产/预演/测试环境能够跨越公有云和私有 Kubernetes 集群共享同一个容器注册表,从而节省了 30% 的 CI/CD 工作。此外,季奔牛表示:“Helm 凭借其丰富的共享图表加速了原型开发和环境搭建。”

简而言之,季奔牛说,Slamtec 的新平台正在帮助它实现其主要目标之一:快速简便地发布产品。凭借多种发布模型和集中式控制界面,该平台正在改善开发人员的工作体验。Slamtec 还提供统一的 API,用于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开发自动化部署工具。

考虑到自身在云原生方面的成功,Slamtec 对考虑转型云原生的组织只有一个建议。“对于已经容器化的服务,你应该尽快将它们迁移到云原生架构,享受云原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优势,”季奔牛说。“要迁移传统的、非容器化服务,除了服务本身的架构变化,还需要充分考虑构建云原生架构所需的操作和维护工作量。”

话虽如此,Slamtec 的成本效益分析一直很简单。“云原生技术适用于微服务架构,适用于快速迭代和敏捷开发,并且具有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和活跃的社区,”季奔牛说。“它帮助我们确保业务的高可用性,同时提高开发和测试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实现产品快速交付。”